視圖: 2655 作者:網站編輯發佈時間:2025-03-13來源: 運輸網絡
今年,全球主要貿易路線的貨運率急劇下降。上海集裝箱貨運指數(SCFI)是運輸市場的晴雨表,今年1月3日高達2505.17點。但是,到上週五(第七次),它已跌至1436.30分,驚人的42.67%下降。尤其是遭受重創的是通往美國西海岸,美國東海岸和南美的主要路線,下降範圍在45%至54%之間,類似於無法控制的雪崩。面對如此嚴重的情況,運輸公司並沒有閒置,並且已經開始採取行動!
具體而言,為了遏制運費的持續下降,運輸公司採取了多種措施。除了在接下來的五週內將航行量減少7%外,他們還實施了策略,例如用較小的船隻代替大型船隻並推遲新路線的推出。但是,如果這些措施仍然無法穩定運費,運輸公司可能會進一步閒置其船隻。
根據德魯裡(Drewry)的預測,在未來五個星期內原定的715次航行中,將取消47次航行。其中,將取消43%的東行跨太平洋航行,亞洲北部30%和地中海航行將被取消,其中28%的西行跨大西洋航行將被取消。
諮詢公司Linerlytica的最新報告表明,運輸公司已開始採取行動來遏制能力增長,以扭轉最近的運費下降。例如,行業領導者地中海航運公司(MSC)已確認其從跨太平洋野馬路線撤離,並且是從亞洲北歐歐洲路線到地中海和西非路線的最大24,000個TEU集裝箱船。此外,海洋聯盟推遲了最初定於3月的新亞洲北歐航線的推出,而總理聯盟有望推遲最初計劃於5月計劃的兩條太平洋航線。
MDS TransModal的數據表明,與2月相比,航運公司在太平洋航線上削減了最大的削減,本月降低了5%。今年3月的總容量為168.6萬TEU,比上個月減少了81,000 TEU,但仍比去年同期高16%。這被視為將來進一步削減能力的潛在先驅。
從2020年底到2024年底,全球集裝箱運輸能力已增長了三分之一以上,而全球貨運量增加了不到10%。行業內部人士指出,這樣的能力大幅增加只能被港口擁塞,大流行或紅海危機等因素所部分吸收。隨著新船的交付,產能的問題正在逐漸擴大。
下一個運輸公司是否會閒置他們的船隻,還有待觀察。同時,該行業還擔心關稅問題可能會抑製商品的流動。 SCFI數據表明,歐洲路線的貨運率為2,851個Percontainer,但到本月的第7個,它已下降到1,582,標誌著44.51%的下降。在美國路線的西海岸,每40英尺等效單位(FEU)的匯率從4,997至4,997至2,291下降,降低了54.12%。同樣,在美國路線的東海岸,每年的費率從6,481至6,481至3,329下降,佔48.13%的下降。
外國的 鋁製可以 提前製定應對策略,重點是貨運率波動,關稅政策,供應鏈穩定性和匯率風險,在當前海上貨運率崩潰和關稅問題的背景下。通過優化物流成本,多元化供應鏈風險,重新談判合同條款以及利用數字工具,購買者可以保持競爭力並在復雜且波動的市場環境中實現成本控制。同時,關注環境趨勢和地緣政治動態也可以幫助提高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